【前言】
1985年5月期间,全军展开了精简编制的工作,彼时原本的十一个大军区经过调整后变为了七个大军区。在这一调整过程中,原武汉军区的副司令员张万年,被平级调动至广州军区,担任那里的副司令员一职。
在这一年的时候,张万年已然57岁了。
张万年已然走到人生的六十岁这一重要阶段,在这个时候,他心里渐渐生出了想要从岗位上退下来的念头。
在即将离开武汉之际,张万年将军兴致勃勃地挥毫泼墨,留下了一首诗作:
作别黄鹤楼畔,
带着家人前往广州。
再过几年的时间,
在惠州度过岁岁年年。
张万年在其诗句中所传达出的意思十分清晰明了,那便是前往广州,在那儿接着工作几年之后便开始休养,甚至都打算把家安置在广州了,如此便不用来回折腾着搬家。
然而,出乎张万年意料的是,他在广州军区任职仅仅才两个年头罢了。时间来到1987年11月,当时原广州军区司令员尤太忠被调到了中央,担任中央军委纪委第二书记这一职务,如此一来,张万年便自然而然地接替了尤太忠,出任广州军区司令员一职。
张万年同志所具备的工作能力,足以担当起广州军区的重任。
【一】
张万年将军乃是从革命战争年代一路走过来的一位老兵。
张万年于1928年在山东黄县的一个贫寒家庭中诞生。在抗战那段岁月里,他投身到胶东地区的八路军队伍之中。到了1945年8月,张万年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张万年投身军旅之后,便随着部队四处征战,足迹遍布大江南北,其间更是屡立赫赫战功。在解放战争阶段,张万年出任部队首长的警卫员一职。当时,面对负伤的首长,他两次挺身而出,凭借着自己的坚毅和担当,将首长背下了火线。此事过后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人们传颂着,成为了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。
1949年3月25日这一天,张万年凭借英模功臣的身份,得以在北平西苑机场,荣幸地接受了毛主席以及朱老总的检阅。
张万年曾创下一项了不起的纪录,那便是凭借着不足20人的兵力,成功俘虏了多达1500人的敌军。
1949年4月的时候,张万年随着四野的大军朝着南方进发,投身到了衡宝战役之中,并且一路紧追着桂系白崇禧所率领的主力部队,一直追到了广西这片区域。等到1949年12月,41军在成功解放桂林之后,进军的态势可谓是势不可挡,就如同破竹一般迅猛。其中的123师行动极为迅速,竟然率先一步抵达了容县以西的罗秀圩这个地方,一下子就把国民党军48军后撤的道路给封堵住了。
张万年服役的123师369团彼时已然远远地超出了主力部队的位置,竟然都越过了国民党军的残兵败将,抵达了容县西南的兴业一带,此处距离罗秀圩足足有90多公里远。待123师主力在容县西南成功围住国民党军残兵之后,该团接到军部下达的指令,要求其撤回,从而参与到对这股溃败之敌的围歼行动当中。
在接到相关命令之后,369团旋即踏上了往回赶的行程。彼时,张万年正担任369团通讯股股长这一职务,他当仁不让地率领着通信排率先出发,其肩负的重要任务便是为全团提供坚实可靠的通讯保障工作。
虽说全排的战士们都饿得厉害,可一想到已经成功堵住了一大群敌人,每位战士的情绪就都无比高涨起来。
全体团队向着石头圩进发。
实际上,当江海带着张万年等二十几人匆忙赶到石头圩的时候,这才惊觉,山沟之中躺着的压根儿就不是单独的一个人,而是多达上千的敌军。由于太过困倦,彼时那些敌军正密密麻麻地挤在山沟里呼呼大睡。
团队负责人江海经过反复思量,最终决意拖住这股敌军。
此刻,敌人还不清楚咱们就只有二十来个人。咱们得立刻摆出对石头圩形成四面包围的态势,迫使他们投降。要是敌人不肯投降的话,那咱们就得设法把他们给缠住,绝不能让他们跑掉,等到咱们后续的人手赶到之后,再一举将他们消灭掉。
张万年对此极为认同,旋即主动请命,带着几名通信兵,悄无声息地摸到前方,成功占据了有利的地势。
江海、张万年他们没费多少周折,就成功俘虏了上千名敌人,这些敌人属于一个完整建制的保安团。直到被俘虏之后,敌人才惊觉我军仅仅只有十几个人而已,当下便懊悔得不行。
在新中国成立之后,张万年陆续出任陆军第41军123师369团司令部作战股股长以及军司令部作战科参谋等职务。
1968年6月的时候,张万年得以升任,担任起了43军127师的师长一职,要知道,这127师可是赫赫有名的铁军师。
在那个较为特殊的时期,张万年同样难以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。
1971年9月25日那一天,张万年忽然接到了来自军部的电话,只听电话那端以十分急切的口吻对他叮嘱道:
张万年冷不丁接到了这一命令,当下心里满是疑惑,可当他试着询问时,电话那头并没有给出太多的解释。
关光烈是担任政委一职,他和张万年搭伙共事,在这之前,他俩的关系向来都处得挺不错的。可上头下达的命令那是必须得遵从的,没过多长时间,张万年就又接到了新的指令,要把关光烈带到郑州去。为了能让关光烈心里踏实些,不至于起什么疑心,张万年就借着军委开会这么个由头,跟关光烈一块儿坐上火车,就这么去往郑州。
直至抵达郑州之后,张万年方才知晓事情的来龙去脉。
然而,就因为这一事件,张万年在后来竟也沦为被怀疑的目标,上级专门派人来到铁军师展开问询工作,期间还曾对张万年进行了质问:
难道关光烈出了状况,你就全然没有发觉吗?他就压根没跟你透露出一星半点来?
在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,张万年承受着不小的压力,可即便如此,他依旧得照常开展工作。那时,担任武汉军区司令员的曾思玉还特意对他给予了鼓励:
“你身为师长,铁军师绝不能倒下,不然的话,就拿你是问。”
所幸的是,就这一事情,组织方面对关光烈展开了询问,而关光烈依据实际情况回应道:
在1973年12月的时候,发生了八大军区对调这一情况。彼时,杨得志被调到武汉军区出任司令员一职,而在那个阶段,针对张万年的相关审查工作仍旧尚未完成。
在铁军师召开会议期间,向来生性耿直、脾气刚烈的张万年情绪难抑,竟一下子将手中的茶杯摔了出去,而这一情况随后径直惊动了军区方面。
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对人才极为珍视,他亲自率领相关人员前往铁军师深入考察具体情况,并且亲自主持全师干部大会,还于会上发表了讲话:
铁军师并非林彪所部,而是属于党的部队。九一三事件当中,仅仅涉及到关光烈这一个人而已,和其他任何人都没有关联。在组织层面上,对于铁军师的各位干部那都是给予充分信任的,就拿你们的师长张万年来说,同样如此。
简单的一句话,便让张万年彻底卸下了那连续数年一直背负着的包袱。
【二】
1978年末的时候,张万年接到了来自中央下达的命令,随后便带领着127师前往广西宁明县原先的峙浪乡爱店大队那一片区域进行集结,以做好备战相关事宜。
不得不说,张万年一出现,可把对面的越军吓得够呛,尤其是驻守在禄平县那一带的越军,甚至公然喊出了这样的口号——“消灭一二七,活捉张万年”。
在1968年张万年担任铁军师师长一职之前,他那时是以广州军区作战部部长的身份,参与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赴越南溪山的学习组当中进行考察学习的。实际上,说是学习,更多的是起到顾问的作用。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,张万年见识到了越军那所谓的“三板斧”。就因为这一经历,越军方面对张万年格外重视起来了。
回国之后,张万年担任起了127师的师长一职。彼时的127师虽顶着“铁军师”的响亮名号,可实际上,由于部队多年未曾经历战事,战士们大多是新兵,而且平日里在训练方面抓得也不够到位,如此一来,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便出现了不小的下滑情况。
张万年刚一上任,就立刻着手主抓127师的军事训练相关事宜。仅仅过了半年的时间,这支部队就呈现出了十分明显的变化,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起色。
张万年率领部队抵达广西宁明县完成集结之后,所承担的主要任务乃是经由禄平对谅山实施包抄行动。可在那时,越军于前沿地带构筑起了一连串呈葫芦形状的阵地,而且还在沿途的各个制高点修建了十分坚固的防御工事。如此一来,我军若要顺利进入禄平,那就得逐个去攻克这些阵地才行。
“不妥,要知道兵势并无常法,水流也无固定形态,若想获得胜利,那就得做到出其不意,好让敌人一下子就陷入措手不及的境地才行。”
张万年精心集结起一支精锐的尖刀连,在我军于正面展开有力掩护之际,巧妙迂回到敌军所据守的“葫芦”阵地的末端高地位置,一举切断了敌人在禄平与支马之间的联系通道。与此同时,127师的各个作战部队也即刻实施了迂回分割的灵活战术。就这样,仅仅花费半天的时间,便成功突破了敌军前沿设置的各处阵地。
有趣的是,张万年率领127师攻入禄平县后,瞧见了四处张贴的标语,仅仅是淡淡一笑,随后说了这样一句:
有一条标语透露出这样一个情况,那就是他们对我张万年是有所了解的,也清楚我们所在的队伍是“铁军师”。
在整个对越反击战期间,张万年所率领的师指挥部始终处在相当靠前的位置。据说,当时越南当局特意安排了一支极为精锐的特工小队,就是那个“黑玫瑰女特工小分队”,他们存了个心思,想要去刺杀张万年。可谁能想到,这支特工小分队在半路上就遭遇了状况,被127师侦察连派出的一个班给彻底消灭掉,压根就没达成他们那刺杀的企图。
1979年3月3日晚上7时,由于负责正面进攻任务的部队还没能抵达指定的地点,所以军区方面只得将进攻时间往后推延了。要知道在那时,127师已经有2个营提前过了河,要是不把这两个营撤回来的话,万一遭遇敌军的突然袭击,那这两个营所遭受的损失可就太大。
彼时广州军区的各位首长,内心是倾向于选择撤回来的。而张万年在经过反复且慎重的思考权衡之后,毅然决然地拍板定下了决心,那就是不撤回来。
采取以攻为守之策,表面上朝着某个方向佯攻,实际却转向另一个方向出击,就像指南却打西那样,以此来搅乱对方的部署,让对方阵脚大乱、神经紧绷。如此这般,便可预先化解对方集结重兵后,有可能针对我方正在过河部队所发起的攻击行动。
在那个夜晚,张万年接连抽了整整七包烟,而最终成功达成了搞乱敌人行动的目标,使得敌人压根无暇去顾及我军所控制着的渡口。
可就在这样的关键当口,张万年竟然险些出了状况。
在那个凌晨时分,张万年正打算撤回到师前指所在的无名高地去,没承想,就在这当口,师前指竟然遭到了越军特工队的突然偷袭。
没过多久,张万年便接到了相关报告,说是师前指遭受了敌方特工队的突然袭击,他当时乘坐的那辆汽车上被打出了16个弹孔,而且在这场战斗里,有一名译电员不幸遇难牺牲了。
就在这个时候,军长褚传禹拨通了127师前指的电话,张万年拿起听筒,带着几分紧张地连着“喂、喂”喊了两下,没成想,电话那端却是满是狐疑的样子:
请问一下,你是张万年吗?你是张万年吗?
张万年心里满是纳闷,赶忙连声解释起来。听到这些解释后,对面的褚传禹这才缓缓地松了一口气。
听到这样的话语,张万年顿时怒不可遏:
这简直是在胡言乱语。
褚传禹多次向张万年询问,打听部队处于什么位置,还有他自己所在的方位,随后张万年回应了军长相关情况:
我所处的位置就在河的边上,和前沿之间仅仅相隔100米的距离。
褚传禹心系着他的安危,在电话里一下子就急了,要求他按照安全条令撤回到安全地带,而张万年回应说:
“军长啊,上战场去打仗,难道还能随身带着条令吗?”
虽说铁军师在返程路上已制定了详尽的计划,可越军不时发起的挑衅,还是让铁军师遭遇了些许挫折。在执行搜索警戒任务之时,负责保障全师侧翼安全的391团九连五班,以郝修常等战士组成的一个班,突然遭到了越军一个拥有200余人的加强连的围攻。一番艰苦奋战后,终究因敌众我寡,这个班的全体战士英勇无畏,最终壮烈牺牲。
当相关消息传至师部之际,张万年罕见地动了真怒,旋即下达命令,要求全师即刻暂停往后撤的行动,转而与9连协同配合,全力打响反击之战。
有一个师,其行动可谓气势非凡,猛然间调转了枪头的方向。就这一下,可把越军给吓得够呛,打那之后,越军便再也没有胆量跟在我军后面搞什么追击的举动了。
张万年心头的怒火尚未平息,当下果断下达命令,要求所有炮兵将火力全部集中起来,朝着越军聚集的地点展开猛烈轰击。
战斗持续了这般久的时间,那就用猛烈的炮火去和他们作最后的告别吧,同时给予他们严正的警告:中国人民是不容侵犯的!有着钢铁般意志的“铁军师”更是不可触碰的!
张万年在回国之后,便针对战场上的种种得失展开了细致深入的思索。随后,他精心撰写了一篇题为《杀鸡用牛刀——师长张万年谈集中兵力打歼灭战问题》的文章。而这篇文章在1979年3月30日得以在《解放军报》上刊载出来,要知道,这可是自对越反击战结束之后,《解放军报》首次推出的同类型文章。
需明确的是,在这一年的时候张万年仅仅51岁而已,恰好契合邓小平所提出的“干部年轻化”的用人准则。
1981年3月的时候,张万年担任起了43军军长这一职务。
1982年9月,张万年有幸成为中央军委遴选出的优秀干部代表,得以出席党的十二大,并且成功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。
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,张万年便获擢升,担任起武汉军区副司令员这一职务。
在这一年的时候,张万年仅仅才53岁。
【三】
不少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老将军,像尤太忠、郑维山、王必成、张爱萍等诸位将军,皆向中央举荐了张万年。
张万年将军对此并不知晓。
1985年5月的时候,全军原本的十一个大军区进行了调整,数量变为七个。其中保留下来的军区有北京军区、沈阳军区、济南军区、南京军区、广州军区、成都军区以及兰州军区,而武汉军区、福州军区、昆明军区和乌鲁木齐军区则被撤并了。
在武汉军区被撤掉之后,杨尚昆寻到了那时担任武汉军区司令员一职的周世忠将军,向他询问日后关于就职方面的想法,可周世忠将军对着中央方面所讲的话语是:
思来想去好些时日了,最终我还是觉得选择退出吧。在此,我想给您举荐一个人,这个人便是张万年,他的能力相当出众,真心希望组织可以对他予以重用。
后来,中央对周世忠将军所提出的意见予以了充分考量,随之作出安排,将张万年调至广州军区担任副司令员一职。
1987年11月的时候,广州军区司令员一职由张万年将军接任,而此前担任这一职务的是尤太忠将军。这一人事任免的决定,是邓小平参考并采纳了尤太忠将军所提出的意见后做出的。
张万年稍作思索,便洞悉了其中的要害之处。于是,他特地召集军区的主要领导干部,举行了一场临时的沟通会。在会上,张万年神情严肃地着重指出:
咱们压根儿用不着“另起炉灶”,相信大伙都能领会我这话的意思。
当时在场的部分人一下子就羞得满脸通红,他们心里都明白,张万年将军这是在对他们进行不点名的指责。
在1990年4月的时候,张万年将军的任职有了新变动,他被调往担任济南军区司令员这一职务。
在前往济南军区履职之际,张万年将军已然年事颇高。彼时,中央军委前来征询他的看法,将军没有丝毫迟疑,当即点头应允,不过也提出了一个要求:
我都快满63岁,再去济南干上两年,也就到了该歇着的时候喽,我在广州的家就不打算再折腾着搬。
一直到了这个时候,张万年心里所做的依旧是退休方面的打算。
在张万年担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那段时期,邓小平曾有过数次南下之行,目的地包括广州、上海等地。而每当邓小平结束南下行程返回时,都会选择在济南稍作停留,并且会在停留期间听取张万年所做的相关汇报内容。
自然,在那个时候的张万年,压根儿也没料到,这居然是邓小平针对他所进行的一番考察。
1992年10月6日,就在党的十四大即将召开的前夕时刻,邓小平专门给中央政治局写了一封信,在这封信里,他郑重地推荐张万年来担任总参谋长这一重要职务,并且着重指出:
针对干部任用方面,对于那些表现极为突出的人员,应当鼓足勇气给予提拔任用的机会,而且要在其被提拔之后的工作进程中进一步加以培养锻炼。就像之前我在常委会上所着重提到的那样,党的十四大其实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领导集体的更新换代。像张万年同志,他的能力和素养都很不错,是完全能够担当重任且值得委以重用的。
张万年作为济南军区推选的党的十四大代表,当时正下榻于京西宾馆。对于中央之后会对自己做出何种安排,他压根就没往那方面去想过。当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和张震前来找他谈话的时候,他脸上满满都是难以置信的神情。
张万年将军在人生的暮年提及此事时,依旧会觉得略感意外:
我出身于穷苦人家,能拥有如今的这一切,全都得益于党组织的悉心培养。对于党组织作出的各项安排,我向来都是坚决服从的。可这次让我担任总参谋长这个职务,说实在的,我压根儿就没什么思想准备。
直至过去了许多年的时光,张万年方才见到了邓小平所写的那封推荐信,不禁发出了这样一声感慨:
这路途可真是既艰巨又漫长。
时隔三年,张万年担任起中央军委副主席这一要职,自1997年9月起,负责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相关工作事宜。
2002年11月的时候,张万年离开了领导岗位,就此退了下来。
张万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之后,军委办公厅的工作人员期盼着他能够撰写回忆录。不过在将军看来,自己那长达60多年的工作历程,仅仅是履行了身为一名革命军人应尽的本分罢了,实在没什么值得书写记录的内容。但军委办公厅的同志随后向他说明,凡是担任到这一职务的所有领导干部,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,按规定是必须撰写传记的。在了解到这一要求后,张万年这才不太情愿地应了下来。
2015年1月14日这一天,张万年将军在北京与世长辞,将军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,享年87岁。